首页
>新闻资讯>专题专栏>稳增长 促发展>典型报道
大风起 金沙莽莽泛“深蓝”

  东风劲吹处,满目春色新。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特吾里克镇西北部,辽阔的戈壁滩上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蓝色海洋”,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层层“涟漪”。

  茫茫戈壁,寸草不生,这是昔日特吾里克镇给人留下的印象。“进了戈壁滩,两眼泪不干;出了戈壁滩,全身灰扑扑”,中国能建葛洲坝广西工程局新疆和硕光伏发电项目部常务副经理蔡仕涛清晰地记得,第一次来特吾里克镇勘察时的场景,“汽车颠簸地穿行在戈壁滩上,地上全是黄沙,仅有一些零星的麻黄草,大风刮来尘土飞扬,吹得人满嘴都是沙。”

  改变始于2022年7月,广西工程局新疆和硕光伏发电项目部来到这片戈壁滩,开始利用荒漠化土地开发建设光伏发电园区。“尽管场区地貌属于典型的山前冲、洪积平原,但地形平坦开阔,且光能资源丰富,年均日照时间近3000小时,适合大面积建设光伏电站。”蔡仕涛说。

  在黄沙蔽日的戈壁滩开工动土,并非易事。新疆和硕二期光伏发电项目采用“分块发电,集中并网”的总体设计方案,规划容量50兆瓦光伏电站,共安装540Wp的单晶硅光伏组件121472块,占地面积117公顷,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为9951万千瓦每小时。如何在“平沙莽莽黄入天”的戈壁荒滩打造万亩“蓝色海洋”,是摆在新疆和硕光伏项目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沙化土地占比98.5%,地表均为厚度较薄的粉质黏土,中层依次分布着结构松散的粉砂、中砂、粗砂,下部为承载力低的砾岩地质……秉持“有疑必探、先治后掘”的施工理念,新疆和硕光伏项目部迅速摸清地质“家底”,组织技术人员和专家团队作用,全面审慎考量和深入比选,最终敲定采用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方案,为光伏区桩基施工“破题开局”。

  时值盛夏,太阳炙烤着大地,一辆辆混凝土运输车在山风和黄沙间穿行,机械设备轰鸣运转,50余名施工人员紧张有序地开展桩基建设、拆装灌桩模具等作业。“为确保基础底座密实性和均质性,施工人员每天8点准时进入现场,中午就着黄风在工地上凑合吃一口饭,一直干到晚上6点多才收工。新疆和硕光伏项目部班组长杨勇正朝管柱灌注砂浆 只见,光伏支架一排接着一排,深深扎根在坚硬的砂岩中,萌芽初蕺蕺。

  寻常看似简单、模式化的施工流程,却处处布满荆棘。“项目伊始,国内光伏建设相关设备紧俏,厂家供货周期长,人员、物料保障吃紧,现场工作进展缓慢。”在严格实行闭环管理的施工区,新疆和硕光伏项目部安全员陈志武说,“大家守牢一条线,一丝不苟聚焦关键性节点,制定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常规化管理不放松。”

  说话间,一阵风卷起地上的黄土,陈志武拍拍肩上的沙尘,又接着指挥团队抓紧安装逆变器、放置交流线、接入变压器。新疆和硕二期光伏发电项目涵盖光伏区支架、组件安装,汇流箱、逆变器、箱式变压器等主设备安装,以及场区升压站、送出线路土建、安装施工等,施工范围大、组件安装量多、安装精度和施工安全系数要求高,给项目建设带来极大挑战。

  为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耽误”的进度夺回来,新疆和硕光伏项目部眼中瞄准目标点,合理配置各项资源,架起安全生产履责“高压线”;手中紧握作战图,灵活调整施工计划,系上工程质量“保险扣”,在短短4个月内快速推进主变压器基础开挖和箱式变压器基础浇筑,完成光伏桩基施工总量60%,吹响了决战全容量并网发电的冲锋号。

  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12月,本就常年大风的特吾里克镇,刮起了10级大风。在海拔1225米的施工现场,气温骤降到零下20摄氏度,雪花随着狂风呼啸而来,往常行走的便道也被大雪覆盖得难觅踪迹。

  “一、二、三!”寒风似刀,呵气成霜,新疆和硕光伏项目部质量员莫堃基和工友们喊着号子搬运物料。一块光伏面板重33公斤,他们每天在风雪间歇时,见缝插针般安装光伏组件,咬紧牙关安装近500块的光伏板,“9块光伏发电板一小时可以发4度电,按照每天10小时的日照时间来计算,一天能发40度电,我们在加大光伏组件和地面倾角的同时,及时调整光伏面板的角度统一,以确保电池及组件的转换效率。”莫堃基说。

  朔风呼啸,一块块光伏板崭露头角,闪耀粼粼微光。在戈壁滩极寒、恶劣的环境下,项目部坚持“一手打伞、一手干活”,提前部署安排冬季施工安全工作,开展冬季防火防中毒、除雪除冰冻、保暖保安全综合检查,消除消防事故隐患。同时,组织开展冬季施工现场安全教育培训,做好防滑、防冻、防火等安全措施,在确保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争分夺秒抓建设、保进度。

  久久为功,芳菲消息到。2023年2月23日,随着最后一组逆变器直流开关的闭合 ,新疆和硕二期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一度度清洁能源涌入千家万户,点亮万家灯火。

  冬去春已至,广袤戈壁“蓝海”壮阔,好一派无限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