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何为“源头活水”?对于一公司来说,要打造突出的工程建设能力,成为国内一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旗舰型工程建设企业,抓好项目管理就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
历经50余年的发展,一公司成为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所属企业中的第一梯队,承建了大大小小上千个项目,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树立了一座座丰碑,业务涉及市政、水利水电、公路、砂石骨料、机场等各个领域,这与优秀的项目管理密不可分。
加强基础建设,实现管理创效
基础“334”工程即加强管理“三基”建设(重基层、强基础、苦练基本功)、抓实“三全”管理工作(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管理、全面绩效考核管理)、落实管理“四化”要求(专业化、标准化、数字化、精细化)。
一公司基础“334”工程督导会暨学习会
“基础‘334’工程”的根本在基层,公司的基层是项目。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我们要全力推动基础‘334’工程进项目、进班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一公司负责人表示,项目作为公司实现利益的源头,是落实“三基”建设、“三全”管理和“四化”要求的基础性、前提性条件。
为了加强基础建设,夯实项目管理基础,一公司定标准:设立标准化知识库;编制度:修订项目管理手册;固流程:固定各部门业务管理流程,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一公司自主研发商务管理系统已经投入使用,涵盖商务管理“三管理两分析”五大核心业务,能够有效解决基层单位商务基础数据“汇聚、融通、应用”的问题,在建项目使用覆盖率达到100%,有效推进了一公司商务管理的数字化进程,初步建成生产信息化管理模块。
“我们构建了自己的技术标准化知识库,依托项目,组织开展施组、方案、指导书等范本和优秀方案模板编制。”一公司科技信息装备事业部负责人表示,该公司编制了包含“工地标准化试验室”“施工临时用电标准”“公路工程隧道施工作业”及“商品混凝土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指南和标准操作规范。“这些技术标准,在项目施工生产中,将直接产生效益。”
截至目前,一公司已完成标准化范本100余项,积累了大量的企业管理和技术经验。其中,编制的《城市综合管廊与城市轨道交通共建工程技术标准》《综合管廊绿色建造技术标准》为国内城市地下空间工程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工艺标准化样本。
一公司技术标准化知识库
同时,一公司还着手建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库,围绕公司业务定位,开展标准规范内容收集,已录入规范300余项,为项目实施提供强大基础技术依托。这些成果正在逐渐转化为生产实效,促进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新突破。
融合数字支撑,实现技术创效
为全面推动基础“334”工程进项目、进班组,一公司紧紧围绕其建设目标及工作任务,聚焦项目管理利润源头,从企业端打基础,向项目基层单元纵深推进,加快项目管理由传统管理、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全面数字化管理转变。
“请正脸对准摄像头,放好身份证入场。”在一公司南京地下空间施工现场,一位工人正在进行实名制和人脸识别进入现场施工作业。
南京地下空间智慧工地系统
进入工地,在监控室里能清楚看到生产的实时画面,这是一公司南京地下空间项目部通过“云大物移智+BIM”等先进技术和综合应用,对“人、机、料、法、环”等各生产要素进行实时、全面、智能的监控和管理。“这个系统集安全、技术、环保、场地、人员、大型设备‘六位一体’,实现业务间的互联互通、协同共享,通过了南京市的‘智慧工地’验收。”一公司南京地下空间项目负责人宋宏伟说道。
坚持数字化转型是弯道超车的决胜武器。走进广西钦州北总承包项目营地,除了可以亲身感受门禁系统、车辆进出场管理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监控系统100%全面覆盖的便利外,无人机巡查系统传回的现场实际的进度、质量、安全情况识别、整改闭环操作,也让人惊叹。
“这是我们实现对项目建设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手段。此外,我们在钦州北总承包项目驻地设置了信息化中心,作为智慧工地建设的中控指挥中心,实现数字化管理应用。”广西钦州总承包项目部负责人陈志伟表示。钦州北总承包项目将大数据、物联网、视频监测等数字化技术与生产作业流程深度融合,创新公路工程领域的工法和标准,强化智能管控,产生的效益已经形成了智慧化的生产能力。
田西高速总承包项目部从BIM集成、三维扫描及施工信息化技术多角度入手,搭建高效便捷管理平台。以数字化、信息化和可视化的方式提升项目建设水平,提高了施工进度,保障了安全生产,降低了施工成本。
田西高速项目部BIM后台监测中心
当前,一公司正大力推动基础“334”工程进项目、进班组,并以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特点为基础,推进项目管理建设,在南京地下空间项目、舟山项目、钦州北项目取得较好的效果。
后续,一公司将继续以基础“334”工程行动方案为指导,全面融入中国能建项目管理“一盘棋”,持续优体系、增能力、提质效,推动项目管理全面升级,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