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将归去冬又至,寒色不遮万山翠。
立冬,开启中国能建葛洲坝广西工程局深入践行基础“334”工程,冲刺四季最后一季的征程。在海南三亚西水中调(一期)工程项目,15个掌子面累计开挖进尺27.14公里,占工程洞挖总量的97.96%;新疆和硕二期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光伏组件设备安装已完成20%;广东清远电厂2*1000兆瓦机组脱硫系统#1吸收塔顺利到顶,迈大步冲刺吸收塔附属管道和烟道安装阶段。
瀚海戈壁谱新曲
北风潜入悄无声,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辽阔的原野上一片“蓝色海洋”,泛起层层“涟漪”,鳞次栉比的光伏板在阳光下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新疆和硕二期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土建工程已全部完成
茫茫戈壁荒滩、寸草不生,这是昔日和硕县给人留下的印象。依托这里光能资源丰富的地域优势和光照优势,“借光”聚能的和硕县即将迎来全新的模样:新疆和硕二期5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共安装540wp单晶硅太阳电商仓组件12万余块,项目建成后年均发电量约为9951万千瓦每小时,节约标准煤约3.04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14万吨。
然而,在和硕县开工动土,绝非易事。除了黄沙蔽日,还面临着疫情防控难度大、送出工程时间紧、物料运输繁多等一系列难题,虽然困难重重,但项目团队并未退缩,反而坚定“三基”提效率的发展思路,树立夯实“稳”基础,积蓄“进”力量的建设理念。
同属地政府建立联动机制,统筹疫情防控和项目建设,加大对施工作业现场和人员的管控力度,按照“两点一线”要求进行闭环管理;灵活调整施工作业计划,坚持机械化打桩,避免对地表造成扰动,自主创新攻坚,不断突破电池及组件的转换效率……从疫情防控到设计施工,每个环节都凝聚着项目团队“一手抓防疫、一手抓进度”的用心与决心。
夯基垒台,戈壁逐日焕新颜。自今年7月项目开工以来,新疆和硕项目部盯紧关键节点,一环不漏坚决扣紧疫情防控链条,保持重点领域疫情防控工作目标不变;一丝不苟聚焦关键性节点制定任务清单、项目清单、责任清单,短短4个月,完成主变压器基础开挖和箱式变压器基础浇筑,完成项目桩基施工60%,吹响了决战12月实现工程建成投产的冲锋号角。
南岭毓秀扬新风
寒冬将至,南岭依旧葱绿俊秀。在广东清远电厂2*10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脱硫安装项目现场,运输车辆来回穿梭、电焊弧光耀眼、建设者们紧张有序地施工,一派大干快上的火热景象。
作为广东省首台“近零排放”百万燃煤发电机组,清远电厂2*1000兆瓦机组新建工程拟建设2台1000兆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同步建设全烟气脱硫及脱硝设施,这是广西工程局首个在粤火电脱硫安装项目,如何高质量高标准完成项目建设,打响电力行业烟气治理品牌创建“第一枪”?
广东清远电厂2*1000兆瓦机组脱硫系统#1吸收塔顺利到顶
“关键在一个‘全’字。”清远发电项目部负责人黄进介绍,项目部秉持“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原则,构建事前事中事后“预算绩效精准控制”机制,在事前绩效评估时开展预算成本审核核定,把预算做实;在预算执行时进行成本控制,把执行做细;在项目完成时开展成本绩效评价,把结算做精,保障成本与效益并重。
更全掌控成本效能,更快推进节点进度。清远电厂机组脱硫系统1号吸收塔单台总重约737吨,总高度52米,主要由30层壁板、1层顶板及烟气进出口组成。施工中,清远发电项目部实施全员安全质量责任网格化,严格执行领导带班检查制度和样板工程首件制,不断优化倒装作业工序,强化各施工环节过程控制,细化层层验收把关,保证了吸收塔的外观工艺质量和焊接质量。
全过程绩效管理新风正劲,“纸上”项目变成“地上”进度。机声隆隆中,清远电厂机组脱硫系统#1吸收塔顺利到顶,为2023年6月实现全部机组脱硫工程具备通烟条件按下了“快进键”。
地表之下闯新路
天刚蒙蒙亮,三亚西水中调工程就奏响了“交响乐”——在机器的轰鸣声和钢筋的撞击声中,三亚项目部总工程师张焱光打开“BIM+GIS”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只见,三亚西水中调工程15个掌子面11个支洞2个农灌井内部结构纤毫毕现。
“从CAD软件到BIM软件,我们的设计工作实现了从二维向三维立体空间这一质的飞跃。”张焱光介绍,作为海南省水网规划的首个水资源配置工程,三亚西水中调工程离不开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这个“智慧大脑”,管理人员可以实时了解隧洞内施工情况,有效保障作业人员安全。
三亚西水中调工程隧洞开挖
数字化赋能项目管理精细化,一直是三亚西水中调工程建设者的工作理念。依托BIM技术对现场布置、交通转换、结构设计等进行三维建模后,技术人员能及时录入变更的信息数据,自动更新各作业面在不同阶段的工程量统计,让隧洞施工“盲建”变“精算”。
三亚西水中调工程涉及多次交通转换、隧洞开挖、管网排布等交叉作业,均属于超危大工程,给生产施工带来极大挑战。紧盯难点堵点,三亚项目部成功研发由网页交互端、服务器端和手机APP端组成的“BIM+GIS”共享平台,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可视化系统、环境在线监测系统、自动监测系统和人员管理系统等集成到平台中,让工程基础数据与技术分析从“离散”变“共享”。
思想“破茧”引领行动“破题”。截至目前,三亚西水中调工程原水工程部分进展加速,隧洞开挖累计完成27.14公里,占隧洞开挖总长97.96%,项目正全面铺开攻坚冲刺态势,决胜取水口位置和剩余0.56公里节点目标。
立冬时节“小阳春”,无论是新疆戈壁的“光伏海”,还是南岭毓秀的吸收塔,亦或是地表之下的引水隧洞,一个个锚定目标全力以赴,奋勇冲刺决战决胜的项目正成为推动基础“334”工程落地见效、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如椽巨笔,描绘美好生活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