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洪英雄袁铁桥离去的日子里,我们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深深的痛惜之情,他的事业、他的人生、他的品格、他的精神都化为大江忠魂,永远与我们同行。”
“袁铁桥离我们远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他年轻的生命向我们呼喊:这次远行,是为了更神圣的责任。”
——袁铁桥事迹报告摘录
“即使23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那天的场景,很怀念他”。1998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长江流域发生了百年难遇的特大洪水,8月25日,长江上游出现第七次洪峰,洪峰流量达56300立方米/秒,荆江段水位持续上涨,按照省和市防汛指挥部的布置,公司奉命运输江堤防洪加固沙石。
1998年满载赈灾物资的车辆开赴灾区
26日下午,正在安全部工作的我接到公司安排,带领四辆载满砂石料的东风大卡车奔赴荆江大堤参与紧急抢险。在详细了解情况后,袁铁桥立即将他心爱的鄂EA1861东风大卡车开至车库进行保养并更换全新车胎。18时,刚将车保养完毕的袁铁桥将车开至三峡专用公路集合地。公司共安排了四辆车,其中,我和沈宏开一号车,黄伟开二号车,陈昌普和宿来登开三号车(三号车已提前装好了料),因为袁铁桥同志经验丰富,所以安排他开四号车在车队押尾。此时,天空中风雨交加,电闪雷鸣,黄豆大的雨点连成了线倾泄而下,能见度非常低。
晚上19时,在警车的护送下,我们三台车和集团公司的车队一同出发,去往黄柏河的料场装料。路上,车队的轰鸣声,车外的雨雷声和警笛声交汇在一起,行驶到黄柏河石碑滩漫水坝时,我们发现平时干涸的坝桥面已有水流漫过。1个半小时后,当满载石料的车队返回时,水流急速增大,我们一行三台车紧随车队,依次通过漫水桥。当我和沈宏行至中间时,发现桥面已无法看见,前车的车轮全部淹没在水中,只能根据淹在水中桥栏溅起的水花判断方向,并且在巨大水浮力的作用下,方向盘已非常轻。当我们一号车缓驶过桥面后,我和沈宏在岸边紧张地关注着身后的二号车和四号车。此时,紧随的二号车突然缓缓向后退去,四号车缓缓超出向前开去。
当四号车行至桥正中时,突然被急流冲翻,车身在水中不断翻滚,我站在岸边,看着汽车被洪水淹没,在两岸车辆的灯光照射下,成卫东从车窗中爬出,随不断翻滚的车辆向露出水面的车身攀爬。约四十分钟后,在赶来救援挖掘机的帮助下,成卫东被安全救出,袁铁桥同志失踪。
随后,我们与被救出的成卫东同志汇合后,了解到二号车和四号车在漫水桥中发生的错车交换位置的详情。当时二号车驾驶员黄伟随着头车上桥后,因水势过大,产生了恐惧心理。押尾的袁铁桥同志联系黄伟,告诉他不要紧张,让他跟随自己挂上一档,慢慢通过。当行至桥中时,因暴涨的河水过大,车辆失控被无情冲走。在车辆即将翻入水中时,袁铁桥同志依然心系同志,高喊“车要翻了,你快走”,让成卫东同志跳车,自己却被洪水冲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果说,刻不容缓的灾情,所宣泄的是大自然的无情冷漠,那么心系灾区争分夺秒的干部群众,书写的就是大爱无疆的人间真情、彪炳的是舍我其谁的不朽担当。我作为当时亲身感受这件事情的经历者,每次回想此事,心中五味杂陈。
斗转星移,二十多年过去了,随着我国多项水利工程的建成,特别是以三峡大坝为标志的一系列水利工程,大大提高了长江的防洪抗洪能力,长江中下游的水患问题得到了根治。在这二十年中,葛洲坝机电人参与了多个水利水电项目的施工建设,我们一起见证了三峡、溪洛渡、向家坝、金安桥、龙开口等大型水利水电项目,乌东德、白鹤滩等“大国重器”即将全面建成投入运行。
在艰苦卓绝的年代,无数优秀儿女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故事,永远值得我们缅怀、尊敬,历史不会忘记他们,祖国不会忘记他们,我们更不会忘记他们。
谨以此追忆英雄,告慰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