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秋天的三峡格外迷人。
2003年10月26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三峡左岸电站,他握着葛洲坝机电公司三峡左岸机电安装项目部(以下简称项目部)常务副总经理江小兵的手,亲切地问是哪里人,江小兵回答:“葛洲坝人。”温家宝总理颌首称赞道:“葛洲坝人是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
共和国总理的赞扬,是对葛洲坝建设者的巨大鼓舞。
那一天,恰逢项目部4号机组试运行72小时之时……
那一月,正值项目部年装三台70万千瓦机组投产发电之际……
那一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葛洲坝人装机发电为“科学发展观”做出了央企人的最好诠释……
一、初战三峡
笔者的时光记忆定格在2001年10月,三峡左岸电站机电安装施工揭开大幕。当时聚集了葛洲坝机电、水电八局、水电四局三支国内机电安装精英。可谓是“风云际会”,其中不乏国内一些水电知名专家。
三家机电安装单位同场竞技,引起了时任葛洲坝集团公司党委书记杨继学的高度关注,他对项目部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家干成一样不算好,我们要勇争第一,要比别人高一个档次才行。”这个要求极大地鼓舞了项目部全体参战将士的斗志。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开工伊始,项目部党工委制定了《三峡左岸机电安装项目部职工行为卡》,组织各党支部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打牢参建职工志建三峡的思想基础。同时集结了机电公司的精兵强将,蓄势待发。
然而初战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笔者记得当时面临不少困难:机组安装部位交面延迟、安装场地的狭小以及设备到货的严重滞后等等,导致项目部要实现2003年首批机组的发电目标困难重重。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困难阻挡不了能打硬仗的葛洲坝人。
安装部位交面延迟,他们积极向业主监理反映,寻求最大支持;安装场地狭小,他们未雨绸缪,提前规划,计算好所吊设备的大小和位置,甚至利用别人的休息时间,争分夺秒地抢先吊装;设备到货严重滞后,他们一方面与厂家沟通,另一方面提前做好各项应急预案。
定子吊装
与此同时,项目部针对施工现场特点,提出“精细管理”的理念:制定出严谨的施工计划,具体落实到每个作业队,务期必成;设置工具站,避免施工过程中工器具的丢失和浪费,最大限度节约成本。
不仅如此,为调动每位员工的工作干劲,项目部推行了“两部工资法”鼓励多劳多得。针对劳务人员众多的现状,评选“优秀辅助工”,从待遇上予以倾斜。这些举措的实行,极大地调动了项目部员工的积极性。
二、三峡作证
长期以来,机电公司作为机电安装领域的主力军,一直是葛洲坝集团一张闪亮的名片。
彼时,三峡左岸电站安装的机组是国内最大的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70万千瓦居世界之首,无疑是当时水电机组安装的“珠穆朗玛峰”。而且机组安装质量要求非常之高,其三峡标准远高于国家标准。
项目部党工委结合承担的左岸电站4号机、5号机、6号机、10号机四台70万千瓦机组安装任务,组织开展了安装“精品机组”的活动。他们秉持“诚信守约、追求卓越”的质量品牌要求,严格执行安装质量“三检制”,在某些单元工程安装质量上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转子吊装
以机组的核心部件——转子不圆度的调整为例,当时三峡标准为正负1.24毫米,在达到这个要求时,不少职工松了一口气,但对安装质量精益求精的项目部领导并不满足,坚持要求做到更加完美,最终,经过改进工艺,4号机、5号机、6号机等达到了正负0.90毫米左右,远超三峡标准。
调速器高压油管的焊接是块难啃的“骨头”。调速器操作油管必须在接力器行程调好以后24小时内配装焊接完成,要求单面焊接双面成型,油管焊缝要能承受12兆帕(约为120公斤力)的水压实验,且焊缝探伤一次性合格,合格率100%。
焊接队焊工、党员陈正军迎难而上,精心琢磨出一套自己的焊接方法,严控焊接质量,经他焊接的所有调速器高压油管12兆帕打压均一次通过,得到监理的充分肯定。
如果说三峡左岸电站机组安装质量无愧于这张闪亮的名片,那么4号机的安装质量更是可以“代言”这一名片!
4号机在结束13次试验和调试后,最后进入机组七十二小时运行时,机组的振动、摆度等各项指标之优异令众多专家叹为观止。甚至有位专家将一枚壹元硬币放在发电机楼板上,机组高速运行时壹元硬币竟然纹丝不动!机组运行之稳定可见一斑!因此4号机组的安装质量,被当时外国专家和业主三峡总公司专家认为是“高处不胜寒”“安装质量最好的”。专家们的赞美充分印证了葛洲坝机电公司机组安装“世界一流”的水准!
三、唱响三峡
2003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21个地区先后出现拉闸限电的情况,主要特征表现为季节性、区域性和随机性缺电。电力紧缺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时刻牵动着项目部全体党员干部的心。
按照合同履约的要求,项目部必须在2003年完成5号、6号二台机组的投产发电任务。项目部党工委审时度势,主动展现出央企的责任担当,自我加压,首先提出了“年保三台机发电”的奋斗目标!并围绕“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的主题,开展了“大干四十天,保三台机发电”的劳动竞赛。在当时引起了不少业内人士的怀疑,认为“一年之内能保二台机发电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年保三台机发电”的奋斗目标确定后,项目部党工委号召全体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硬骨头精神,全力实现这一目标。
为保障2003年三台机组发电,项目部倒排工期,制定了详细的工期安排表。其中辅机队承担了公用设备安装任务,需要完成电站16台机组的公用设备安装,油、气、水管道需要提前安装完成,任务之艰巨,压的全队上下喘不过气来。他们没有气馁,迎难而上。为赶上首台机发电要求,党支部进行了战前动员,要求把失去的工期夺回来!经过了连续7个多月加班加点,每天“披星戴月”硬是把设备到货滞后所影响的直线工期抢了回来。辅机队队长、党员苏峰每天忙碌在施工现场,关注十余个作业面的进展情况。爱人生小孩,他在家陪护了不到3天就又匆匆返回工地。在后来他又做了胆囊切除手术,也仅仅在医院躺了一个星期就重回战斗岗位。
机组过速试验是调试中的重要一环,5号、6号两台机机组做过速试验时总是“好事多磨”,过不了关。于是全队上下只能白天检修,晚上做试验,24小时不间断。最后终于找到原因,是厂家阿尔斯通公司的设计存在问题。由于时间紧迫,经过现场多次“诸葛亮会”研究,决定修改设计,修改设计后,试验中的问题迎刃而解,后面两台机没有再遇到此类问题,进度比其他兄弟单位足足快了将近半年时间,赢得了业主和监理的高度赞许,为年保三台机发电创造了有利条件。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经过二年艰苦卓绝的努力,项目部终于在2003年10月25日下午,继完成5号机、6号机发电后,即将迎来4号机进入72小时试运行那激动人心的一刻……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葛洲坝人注视着三峡,全国人民关心着三峡。2003年10月28日17时50分,葛洲坝机电人终于唱响了在三峡的最美旋律:三台(4号、5号、6号)70万千瓦机组在一年内全部投产发电!为国内的社会发展发挥出它巨大的经济效益。
三峡工地为之欢呼!荆楚大地为之沸腾!
四、尾声
这是山之弦、水之沿的吟唱,这是一部水电建设史上浓墨重彩的恢宏巨作。胸怀“为我中华,志建三峡”夙愿的项目部全体建设者以江河为墨,书写着葛洲坝人水电报国的情怀;以岁月赋曲,吟唱出机电健儿为民分忧的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