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企业要闻
奋进新时代·人物篇│高质量轨道交通项目的打造者——记集团第一届“十大杰出项目经理”、市政工程公司武汉轨道交通27号线项目经理朱品安
  人物档案:朱品安,男,1970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现任市政工程公司副总经理,曾参与三峡、水布垭、南水北调、武汉轨道交通27号线等工程。

  所获荣誉:集团“最佳文明职工”“模范共产党员”、生产管理先进个人、安全管理先进个人、第一届“十大杰出项目经理”;北京市“安全生产先进个人”、武汉市建筑业“十佳建设者”等。

  潜心3年打造高质量轨道交通项目

  作为葛洲坝集团进军地铁领域的首个项目,武汉轨道交通27号线意义重大。

  项目于2015年9月10日开工建设,施工线路总长9.922公里,包含新路村站、大花岭街站、江夏客厅站3站4区间,采取地下双线设计。

  “工程所处地段有地基CFG桩群、大范围的密集溶洞,以及大面积的流塑性红黏土,几乎是遇到了武汉地铁工地上所有的难题。”朱品安说。

  为此,朱品安带领项目部花大力气创新技术、强化管理,一方面建立技术专家体系,组织土建技术专家进行全方位勘察论证,指导方案编制;另一方面积极考察学习其他单位的先进经验,集思广益,解决难题。

  施工中,针对溶洞群、超大溶洞等问题,项目部借鉴南水北调采空区充填灌浆相关科技成果,优化了处理方案,采用投石回填、注入砂浆、灌注水玻璃双液浆等多种方式处理,确保盾构机安全穿越。

  针对红黏土问题,项目部采取特殊作业方案,先用素桩封闭处理区域,后用高压旋喷桩置换软流塑状的淤泥土,确保盾构区间安全。

  “施工高峰期,共有10台盾构机在作业,刷新了武汉地铁施工史上一个标段投入最多盾构机的纪录。”朱品安说。

  10台盾构机、每台自重500多吨,如何让“大家伙”同时精确作业?这对于项目团队的整体管理协调能力提出了考验。

  项目部先后10多次到武汉地铁其他施工线路观摩学习,并积极利用“外脑”,咨询专家,指导方案编制。同时,利用BIM实现可视化操作,利用测量机器人实现自动化施工测量,利用监控系统和无人机实时跟进工程进度,并在武汉率先使用地质雷达同步跟踪监测,打造“智慧工地”,培养出了多名地铁施工领域骨干人才。

  武汉轨道交通27号线项目的建设,获得了业主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被授予“江城十大魅力工地”,项目部也被授予“湖北省工人先锋号”“武汉轨道交通纸坊线工程立功单位”荣誉称号。

  25年扎根项目一线积累丰富经验

  2018年12月28日,武汉市轨道交通27号线通车,开启了江夏区的地铁时代。站在熙熙攘攘的人群背后,作为项目经理的朱品安,终于感觉稍微松了口气。

  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是朱品安带领团队成功打造出高质量轨道交通项目的重要因素。而这些经验,则来自于朱品安25年扎根项目一线持之以恒的学习、探索、积累与奋斗。

  1994年,24岁的朱品安从西安地质学院(今长安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国能建葛洲坝市政工程公司,从施工员做起,先后参与了三峡水电站、水布垭水电站、红花套输变电项目、南水北调北京崇青隧洞项目、北京大宁水库项目、南水北调禹州段项目等施工建设,一步步钻研业务知识、提升管理水平,积累了丰富的施工及管理经验。

  在南水北调北京大宁水库项目施工期间,朱品安提出采用“全抓法”为主、辅助“两钻一抓”工艺,大大降了施工成本,提高了施工功效。2010年10月主体工程完工,较合同工期提前3个月完成,受到了业主单位高度评价,并获得2014年度“北京市市政基础设施竣工长城杯金质奖”。

  2010年,朱品安在南水北调禹州长葛段项目开始担任项目经理。施工期间,面对采空区复杂的地质条件,朱品安积极牵头组织研讨技术方案、确定工艺试验、生产性试验、总结试验成果,为项目顺利施工创造了有利条件。

  25年南征北战的如歌岁月,25年精雕细琢、攻坚克难,从基层施工员到项目经理,朱品安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以一份对本职工作和企业的拳拳挚爱之情,在施工一线不断努力拼搏,将集团公司“五个一”的经营理念落实到了项目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获得了个人的快速成长,为公司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获奖感言里,朱品安说:“我毕业即有幸投身于三峡工程建设,随后参与水布垭、南水北调等一系列国家重点工程,从技术员到项目管理者,是葛洲坝给了我干事创业的平台。我将在新的起点,继续认真践行‘干好在建就是硬攻关’和‘五个一’经营理念,抓好管理,诚信履约,打造精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