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为竹皮河穿“新衣”
  四月的竹皮河,迎来春天的盎然生机,岸边绿树掩映,平静的水面倒映着城市的新貌。

  发源于荆山的竹皮河,绵延70多公里穿荆门城区后汇入汉江,是汉江的一条重要支流,也被称为荆门人民的“母亲河”。然而,竹皮河一度成为荆门市的总“下水道”,曾经清澈见底的城中河变成“黑水沟”,这里的河床充斥着大量有毒有害的淤泥。

  近两年,荆门启动竹皮河新一轮治理,由葛洲坝集团与荆门市政府共同投资、实施。但这不是竹皮河第一次治理,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荆门市已先后对竹皮河进行了3次治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但并没有根治。这次,葛洲坝集团所属绿园公司竹皮河项目部通过一系列课题攻关和方案实践解决了这一难题,一条“水清、水生态、成景观”的生态长廊呈现在荆门市民面前。

  “竹皮河治理的最大问题是,截污纳管已经满足不了城市发展的需求,另外,河底的淤泥,已经失去了自净的能力,我们本次治理以生态修复为主,在控源截污、生态补水、河道清淤的基础上,采用效法自然,生态治理的理念,构建河道水生动物群落,微生物系统,恢复河道生态功能,增加水体生物多样性,和水体的自净能力。”荆门竹皮河流域河道综合治理项目部副经理陈国强告诉记者。

  在这次治理修复中,项目部采用综合治理的方案,从“控源截污——蓄水缓流——分类净水——生境重构”等方面,有效控制污染源,净化水体,并结合河道水流特点,强化了水体自净能力,以期实现河道的长效净化。治理过程中,项目部配合环保部门、河道管理部门进行常态化河道排污口巡查,累计封堵60多个排污口;沿河设置9座生态堰,结合水动力特征布置滨河植物群落,形成河道水生态结构;针对河道清淤出的污染底泥,采用专有的淤泥改性固化技术,实现了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处置。在这套系统的流域治理方案实施后,竹皮河水质得到有效提升,达到地表四类标准。

  “本次治理,共处理竹皮河城区段约80万方黑臭淤泥,消除了河道内源污染,该项目是湖北省首个淤泥固化堆山造景项目,依托该项目,我们已成功申请了两项国家专利,形成一项国内领先的科技成果。”项目部生产经理吴健康说。

  现在,直排入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都需要经处理达标后才能排放,并且在每个污水溢流口都设置了截流井,盖上了拍门;即将完工的潜流湿地,能够把夏家湾污水厂每天4万方的劣质尾水提高到准4类标准后再回补到竹皮河。

  记者在荆门城区白云大道荆门桥上看到,经过综合治理的竹皮河河道两岸的绿化景观、各种造型让人心旷神怡。

  “现在的竹皮河水也清了,再也闻不到过去那种难受的臭味,这是我们市民休闲的好地方,平时的话我们早晚可以在这里遛弯,吸收一些新鲜空气。”在荆门城区竹皮河边住了近40年的退休干部胡先生告诉记者,现在市民们早晚都到河边锻炼,享受两岸的美景。

  鸟翔天空,鱼跃水面。一条崭新的竹皮河,成为生态荆门一抹新的亮色,呈现在荆门市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