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新闻资讯
【记者走基层】为了出川江水始终清澈
  “我们非常支持泸州长江六桥的建设,开工时,我们也曾担心施工时污染江水,影响生活用水。现在两年多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发现水质没有改变,而且经过水厂的升级改造,我们对用水更放心了。”家住泸州市江阳区长江边的李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泸州长江六桥施工区域上下游一公里是泸州市的一级水源保护区,供给李先生所在的江阳区生活用水的南郊水厂正是从这里取水。此时,长江泸州段已进入禁捕期。在离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四川泸州长江六桥附近,三艘渔船停靠在岸边,渔民饲养的数群鸭子正在江边的回水区嬉戏,时不时游入辅助大桥施工的钢栈桥下。

  泸州是长江出四川的最后一道关口。长江与沱江在此相汇,碧绿的江水将由泸州东出四川。在2018年举办的《泸州市长江沱江沿岸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规划》评审会上,泸州市环保局局长王开源说:泸州的长江水以什么质量出川,就代表着四川向全国交出了怎样的一份长江大保护“答卷”。

图为建设中的泸州六桥桥墩

  “作为泸州市重要的过江通道,长江六桥有三个主墩位于长江之中,超大体积的主墩桩基施工将产生1.6万方的钻孔碎渣和泥浆。如果将这些钻孔碎渣和泥浆直接排入长江,将会堵塞河床,使水体悬浮物和浊度大大增加,造成水环境及生态污染,直接影响出川的江水质量。”泸州长江六桥项目总工程师刘雄说。

  同时,泸州长江六桥位于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河段(长江干流沙陀子至沱江河口),对江水水质的要求进一步提高。

  高难度的技术挑战,高标准的环保要求,让泸州长江六桥项目部在技术及施工方案中不断创新,突破了长江上游大桥建设的技术“瓶颈”。

  经过设计,六桥主塔桩基采用了“双壁钢围堰”技术施工,并在钢围堰下放到位后,在钢围堰底部浇筑混凝土,确保全封闭,将施工部位与江水隔绝开来,尽可能消除了施工对长江生态的影响。

  在桩基施工中,项目部参考了五公司已有的专利技术,积极创新工艺工法,采用了虹吸式自调节泥浆循环系统,结合气举反循环技术对泥浆和沉渣进行处理,利用空闲的护筒作为施工孔位的泥浆循环和沉淀护筒,通过泥浆分离器将钻渣分离并装车外运至弃土场。

  “该工艺不仅节省了造浆成本,还实现了泥浆和钻渣对水体的零排放,避免了桩基施工对水环境、水生生态的影响。”泸州六桥项目部安全质量环保部部长徐朝锐说。

  项目部还招标采购了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对施工区域的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进行监测,及时指导现场的环保控制措施,打造“绿色”施工环境。

  记者在桩基施工现场看到,钢护筒内,是浑浊的泥浆;护筒外,是清澈的江水。一筒之隔,让东流的江水保持了清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