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礼赞70周年 > 礼赞70年·征文选登
视力保护:
回望三江
杨晓玲 日期:2019-11-05 字号:[ ]

  三江步道自2016年底建成后,俨然成为葛州坝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引得众人纷至沓来。春日的一个傍晚,与老伴去遛弯。踏上健身步道,看那散步的人群从身边掠过,抛下阵阵欢声笑语;远望江畔新建的凉亭,三五老者散坐亭内,丝弦乐声伴着动人的歌声,悠然入耳……葛洲坝基地一派和谐之美呈现眼前。

  弦歌声里,回望三江,目睹它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思绪难平……

  我是土生土长的宜昌人,今日的三江,我们宜昌人叫它小河。我在小河边长大,直至十九岁那年下乡插队离开宜昌。

  当年的小河,在我年少的记忆中,是个戏水的好去处,一到夏天便去河里习练,十六七岁时,已经能在河里扑通几下了。令我最难忘的是,一天在邻居杜大叔的保护下,我们几个孩子竟然游到了小河对岸,但怎么也再无胆量游了回去,结果,杜大叔让我们乘摆渡的小划子才安全回家。打那起,对于这条家门前的小河,多了几分敬畏之心。

  一晃人近中年,再与三江相遇,我已从外地调回宜昌,在葛洲坝工程局广播站当记者。昔日的家门前小河,因葛洲坝工程兴建,来了个华丽的变身,成了三江船闸的施工处——三江基坑。火热的施工场面,葛洲坝工程的名气,引来众多新闻媒体,那时有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要看中国的四化,请到葛洲坝。

  跑基坑采访的那些日子里,见过不少的新闻媒体记者。其中印象最深的当数中央电视台的播音主持赵忠祥老师,他对着摄像机镜头向全球介绍葛洲坝工程时,神采飞扬,满脸豪气,站在一旁的我们这些土记者,被感染,被震慑,一个个比他还要激动……这么多年过去了,每每回忆起那段跑三江基坑的采访时光,内心深处仍是满满的葛洲坝人的骄傲与自豪。

  回望三江,最令我难忘的还是1980年通航发电的日子给葛洲坝人带来的欢乐。记得三江三号船闸试运行那天,我陪着从北京专程而来的著名女作家刘真,在下游上了一艘小客船(俗称小火轮),船行过闸到上游,人在船中,随船入闸底,江水注入,船被抬高,与上游齐平,继而畅行江中。那种体验,太神奇了!从京城来的刘真大姐更是乐得像个孩子。

  三江船闸通航的日子,成了葛洲坝人的盛大节日,每逢周末,我们一家三口必去参观轮船过船闸,两岁多的儿子,总是看的不想走。一天一艘载满老外的客船过闸,船上的游客与我们岸边的看客大声打招呼,儿子竟指着他爸爸的鼻子说:“爸爸,为什么他们给我们打招呼?是不是你的鼻子也很高啊!”他这番话,引得周围的人一阵哄笑……三十多年过去了,如今再忆及当年此情此景,心里甜着呢,这是属于葛洲坝人的欢乐啊!

  时光荏苒,到了2005年,我加入了退休大军,每日到三江边散步成了必修课。那时的江岸,是蔓延的护坡,滑滑溜溜的,一到夏天,下到江边戏水的人真不少。一个闷热的夜晚,我们夫妻俩与朋友夫妻俩,去江边乘凉,瞥见一下水洗手的女子滑入深水区挣扎,老公猛扑下去,拽住了那女子,护坡湿滑,四周无人出手相帮,还是朋友下水后,他们俩才将那女子弄上岸。这一幕,令我心寒,年近六旬的老公也有了几分后怕。

  那时的三江河畔,虽是葛洲坝人休闲的去处,可不安全啊!

  再说说如今的三江步道:由防腐木头铺就,沿途绿植葱郁,沿道边还增设了几个小花园和小的健身广场。更令人欣喜的是,昔日无遮无拦的三江护坡添加了长长的护栏,增设了安全公益广告,处处体现出对行人的人文关怀。

  六十多年来,我见证了三江的变化:从年少时的家门前小河,到葛洲坝建设中的三江基坑,从当年三江船闸建成后的人工航道,到如今三江边美丽的健身步道,我是在这条河流的嬗变中慢慢变老的。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三江河畔几十年来的变化只是新中国七十年巨变的一个缩影。我庆幸,我生活在三江边;我荣幸,我是一名葛洲坝建设者;我坚信,三江的明天更美好!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