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礼赞70周年 > 礼赞70年·征文选登
视力保护:
大国小家│通信发展,让心的距离更近了
来源:房地产公司 通讯员 马思宇 日期:2019-10-21 字号:[ ]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通信技术的发展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见字如面到万物互联,人和人之间的沟通方式将会越来越多样化,生活也会越来越便捷,知识的共享更加透明。房地产公司合肥事业部运营管理岗徐堃南经历了从书信联系、固定电话再到移动电话,小家庭的变化见证了我国通信事业的发展历程。

 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通信还不发达,人们相隔千里需要通过信件方式进行交流。

    1987年,徐堃南的二姨从池州殷汇远嫁安庆宿松,说是远嫁,如今看来,距离娘家也不过100多公里,但毕竟横跨一道长江,二姨回娘家需要陆路转水路再转陆路,在交通不便的八十年代,给人感觉格外遥远。

    徐堃南说:“我记得那时,妈妈和二姨只能通过信件联系,她们写信非常频繁,即便是再频繁的往来,一封信从寄出、收取、对方回信直至收到回信,至少需要半个月时间。”

    每次母亲看完二姨的回信,徐堃南都会好奇地抢过来阅读。二姨的信一般不超过两页纸,她把自己最想说的话和对家乡的思念都通过这短短两页纸展现出来。

    九十年代,祖国经济飞速发展,固定电话逐渐走进家庭并开始普及,极大地便利了同城用户之间的沟通。

    1997年夏天,徐堃南的家里买了一台座机电话,成为小区里为数不多的购买了电话的家庭。

   “当时电话月租很高,使用费也贵的惊人,但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花了大价钱,买了电话机,开通了电信服务。”电话机进入家庭后,徐堃南一家感到很新奇。徐堃南经常期待着电话铃声响起,更期待能够有机会主动拨打电话。

    她回忆说:“家里电话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呼叫父亲的BP机,通过呼叫,他再用公共电话给家里回电,告诉家人他回家的时间。”

    与此同时,母亲和二姨写信次数越来越少了,她们的联系方式变成了电话联络。二姨把她邻居的电话号码告诉了母亲,她们约定好时间,再用电话联系。两人每次通话时间都不超过5分钟,能够听到彼此的声音就很满足了。

    还有一件事也令徐堃南印象深刻:每周母亲车间的小陈阿姨都要到家来接电话,小陈阿姨的未婚夫远在浙江工作,他们每周约好固定的时间通个电话。每每到了约定的时间,小陈阿姨总会提前半小时来徐堃南家,焦急而又兴奋地等待电话铃响起。当铃声响起,母亲赶紧把小陈阿姨推到卧室接电话,并关上卧室的房门,让小陈阿姨和她的未婚夫不受干扰、专心聊天。徐堃南的母亲正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身边更多的人能享受到语音通话的便捷,能与亲人进行更多沟通和交流。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通讯技术迅猛发展,互联网已遍布全球各地。人们通过手机就能及时交流。手机已经普及,几乎人手一部。短信、视频通话、微信、语音……越来越多的应用软件横空出世,极大地丰富了手机使用功能,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便捷。手机用户的年龄段也越来越低。

    2009年,徐堃南的母亲购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台手机。有了手机,母亲与家人的联系更加便利。2014年,徐堃南用自己工作后的第一份薪水给母亲换了一台智能手机。新手机字体更大,功能更多,输入法操作更方便,此外,还有拍照功能,母亲开心坏了,拿到新手机的时候还忍不住四处炫耀。

    “渐渐地,母亲发现自己用的手机越来越落伍了:手机内存太小、摄像头像素不够高、屏幕也不够大、卡机现象严重……”徐堃南说,她根据母亲的需求,再次为母亲换了新手机。

    新手机的到来,极大地丰富了母亲的业余生活。通过聊天软件,她建立了家庭群组,把兄弟姐妹都拉进群里,经常在群里发红包、聊天;她还通过应用软件苦练歌技,在网络上与志同道合的歌友或PK或合作;此外,母亲还通过手机APP,学习有关国学礼仪知识。

    徐堃南说:“作为80末出生的人,我直观而深刻地感受到家庭通信方式的变革。它改变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使心的距离更近了。”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